灵寿县石牌坊故事

北省灵寿县石牌坊坐落在县城北关,为明代吏部尚书傅永淳所建,因此又叫傅氏牌坊,当地人俗称石牌楼。1982年7月,这座石雕牌坊以“石牌坊”之名被列为河北省要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石雕牌坊

灵寿县石牌坊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)冬,翌年正月初一·竣工,石牌坊样式为四柱三间五楼歇山顶构造,高11米,宽长8米,石牌坊图案雕饰祥云,额枋浮雕龙、凤、仙鹤等图画,立柱前后都有石雕狮子抱鼓石,当心间大字板题刻“三世中枢”。

石雕牌坊

“三世”指傅永淳及其父辈、祖辈三代四人,他们都被封赠过兵部左侍郎。明代把“兵部”视为“中枢”,故称傅永淳家为“三世中枢”。据《灵寿县志》载,北关傅氏为明清期间河北名门望族,世代官宦,高官厚禄,位置显赫。

灵寿县石牌坊故事要从明永乐十九年(1421),至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,这一宗族共受封赠圣旨47道。在历代科举考试中人才济济,其间进士5人,举人、拔贡28人,贡士、例贡、恩贡等22人,任县令、知州、知府、将军、寺卿、六朝侍郎、尚书等各种朝廷命官者20余人。傅永淳为其宗族代表人物之一。

傅永淳(1586-1667),字星涵,又字熙宇,明天启二年(162a2)中进±第四名、封授文林郎,天启六年(1626)任湖北房县知县。因其遵循责任,为官清凉,被称为“冰爷”。下一任山西芮城县知县,用心抚绥,均粮豁丁,减轻民累。崇祯四年(1631),升河南道监察御史,巡视西域。明崇祯五年(1632),受命经管边务。崇祯八年(1635)入京畿道,任太仆寺少卿,授左通政使,改任太常寺卿。这年十月,清兵分道侵犯危及京城,傅永淳临危受命,出任兵部左侍郎,处理戎马等事务。崇祯十三年(1640),转任吏部尚书。 石雕牌坊图案的选择

据《明史》载:“尚书掌全国官吏选授、封勋、考课之政令,以鄄别人才,赞皇帝治,盖古冢宰之职。”吏部尚书时称冢宰,傅永淳就任后,收拾积案,又上《铨政十事疏》:一日:慎会推以重品望;二曰:增晋都以防贼渡;三日:选边材以资督抚;四日:起废闲以求老成;五曰:斥沉默以重言路;六曰:公选法以防坏处;七日:明举劾以端吏治;八日:须久任以责成功;九日:擢不次以拔异才;十曰:清资选以疏雍滞。  明崇祯皇帝十分附和奏疏内容,随即奖励傅永淳,考成加俸一品,并以二品考成赐上尊,敕书“三世如其官”。傅永淳因清正廉洁、不倚门户、不被拉拢而遭到权贵宦官忌惧进犯,在位九个月便被迫辞职。清康熙六年(1667),傅永淳卒于家中,享年82岁。

傅永淳之父傅铤,字用砺,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中举,授山西歧县知县。据《歧县名宦》载:傅铤以德教化民众,不轻施刑扑,均赋役,清驿递,严保五,疏壅渠,时称“小西周”。士民感其德,建祠立碑,春秋歌而祀之。因其子傅永淳受封,皇帝诰赠傅铤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。石雕牌坊

傅永淳祖父傅承训、义祖父傅承问亦均被诰赠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。其时,因傅承问无子,而以兄傅承训之子傅铤为嗣。傅承问系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拔贡首选,授许昌同知,下一任职秦王府。据史料记载:时宗室骄悍不法,傅承问收拾其严峻违法事实,启奏秦王依法从事,秦王初不答理,傅承问先后上奏十余次,倾诉严格执法的重要性,总算使秦王认可,其后,秦王曾动情地说:“使吾宗人不枉于法,是先生的大劳绩。”傅承问被誉为“全国王官榜首”,著有《一得语》存世。

石雕牌坊

为谢谢皇帝赠封官职,傅永淳在缔造石牌坊时,特地在明楼檐下立“皇恩宠锡”牌。当心间小字板题刻“诰赠通议大夫、兵部左侍郎傅承训、淑人胡氏、张氏,傅承问、淑人康氏、赵氏;诰赠通议大夫、兵部左侍郎傅铤、淑人李氏;吏部尚书、前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兵部左侍郎傅永淳、夫人彭氏”。“淑人”,即明代对三品官之妻的封号。

版权所有;专业的牌坊石雕厂   (http://pf.ql009.com/)

转载时必须以连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

其它人阅读了

牌坊

  • 在古代石牌坊牌楼文化价值

    在古代石牌坊牌楼文化价值

  • 潮州石牌坊的艺术价值

    潮州石牌坊的艺术价值

  • 石牌坊牌楼的概念

    石牌坊牌楼的概念